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區發展與營造
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Empowerment 
開課學期
103-1 
授課對象
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 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 
授課教師
彭立沛 
課號
BICD4023 
課程識別碼
610 499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生傳418室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
總人數上限:7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1BICD4023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台灣社區發展工作始自1960年代,主要在推行基礎工程建設,改善生活品質,是由上而下,主張由外而內發展社區的一種生產福利政策;而社區營造則始自1990年代,強調社區意識與認同,是由下而上,主張由社區自發營造的一種文化政策,現已成為各部會與各級地方政府重視的社區營造運動。然衡諸當今社區營造政策與實踐,不免流於口號式的動員。究其原因乃在於我們對社區營造的整體認識不夠,我們必須從認識社區與實地體驗社區的基本做起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將介紹社區發展的基本知識與新興議題,期望同學透過實地體驗,建立對社區問題的觀察、批判與探究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(1)認識社造:第六週(10/22)開始介紹社區營造的新興議題,五大新興議題各由14-15位同學進行各8分鐘的讀書報告,每位同學藉由自學導讀、文獻回顧與探究,自定關鍵字與題目來探討各該主題與社區營造之間的關係。此讀書報告並非書摘,而是經過理解之後的感想、批評、啟發、疑問與聯想。期末1/14日(三)中午12時前繳交3000字以上的個人報告,延遲繳交本項目不計分。
(2)體驗社造:修課同學分14組,每組4-5人,找一個特定社區進行觀察訪談,參加他們的議題討論、活動交流,或空間改造等,到社區去實地進行經驗研究。此經驗研究必須認識社區的環境,發掘社區故事與問題,說明交流過程與提問對話,提出交流後的成果與發現、批評與討論。期末12/31、1/7日(三)舉辦社區營造個案研究發表會,1/14(三)中午12時前繳交小組報告,延遲繳交本項目不計分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一 09:00~11:00 
指定閱讀
老師自編講義
Robinson, J. W. and G. P. Green, 2011,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: theory, practice, and service-learning, SAGE, London.
 
參考書目
(1)Phillips, R. and H. R. Pittman, 2009, 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(ed.), Routledge, New York. 台大總圖:[electronic resource]
(2)吉野正治著、陳湘琴譯,2008,《寫給一般民眾的社區總體營造》,臺北:詹氏。
(3)曾旭正,2007,《台灣的社區營造》,臺北:遠足文化 。
(4)李永展,2012,《永續國土、區域治理、社區營造:理論與實務》,臺北:詹氏。
(5)Duraiappah et al., 2012, Satoyama-Satoumi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-being: socio-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of Japan,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, Tokyo.
(6)Shimizu et al., 2014, Connectivity of hills, humans and oceans, Kyoto University Press, Kyoto.
(7)西村幸夫著、王惠君譯,1997,《故鄉魅力俱樂部》,臺北:遠流 。
(8)拉吉帕特爾著、葉家興等譯,2009,《糧食戰爭》,臺北:高寶。
(9)柴田明夫著、孫玉珍譯,2009,《糧食爭奪戰》,臺北:商周。
(10)石原照敏、吉兼秀夫、安福惠美子編、張瑋琦譯,2005,《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》,臺北:品度。
(11)西村幸夫著、蕭照芳等譯,2010,《大家一起來!打造觀光城鄉》,臺北:天下雜誌。
(12)Urry, J.著、葉浩譯,2007,《觀光客的凝視》,臺北:國立編譯館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小組作業 
40% 
期末發表20%、書面報告20% 
2. 
個人作業 
40% 
口頭發表20%、讀書報告20% 
3. 
平時參與 
20% 
(1)依隨堂即時反饋和參與討論情形計分,小組回答+3分,個人回答+1分,指定回答+2分,每節課每人最高+5分 (2)出席率採抽點方式評量,一次不到扣5%,依此類推,不受20%之限制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0917  課程介紹、訂定課堂規則 
第2週
0924  問題診斷、分組、分享社區經驗 
第3週
1001  基本主題:社區營造的概念 
第4週
1008  基本主題:社區營造的歷史 
第5週
1015  基本主題:社區營造的取徑 
第6週
1022  主題一:全球化、永續性與社區營造 (一) 
第7週
1029  主題一:全球化、永續性與社區營造 (二) 
第8週
1105  主題二:生態系統服務與社區營造 (一) 
第9週
1112  主題二:生態系統服務與社區營造 (二) 
第10週
1119  主題三:文化景觀與社區營造 (一) 
第11週
1126  主題三:文化景觀與社區營造 (二) 
第12週
1203  主題四:食農與社區營造 (一) 
第13週
1210  主題四:食農與社區營造 (二) 
第14週
1217  主題五:觀光與社區營造 (一) 
第15週
1224  主題五:觀光與社區營造 (二) 
第16週
1231  分組期末報告 
第17週
0107  分組期末報告